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工智能会议发布研究成果:人工智能可第一时间识别谣言和假新闻

更新时间:2017-09-22 14:13:33


 

  近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2017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上,世界各地超过18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研究人员和优秀从业者,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理论、工程和应用成果。来自中国的从业人员与学者也深度参与,其中,一篇利用人工智能识别错误信息的论文引起了关注,这意味着快速甄别谣言和虚假新闻,有效制止谣言扩散成为了可能。

 

  “谣言满天飞”现象或将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接收新闻资讯,但这一便捷的传播形式也为谣言和假新闻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网上的谣言往往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会给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快速甄别谣言和虚假新闻,在这篇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科院大学5名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内,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工作原理的错误信息甄别方法(CAMI)。 这种方法能够灵活地提取分散在序列中的重要特征,并在重要特征间形成高级交互作用。在不断变化的社交媒体场景中,CAMI超越了一些现有的信息甄别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谣言,并且能在谣言传播的早期就检测到,这一点十分实用。在两大社交媒体微博和推特上,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大量数据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深度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消息发出后1至2小时内甄别出大部分的谣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这项技术的普及,“谣言满天飞”的现象或许也会由此而消失。

 

  这篇论文之外,本次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中国企业与业内专家学者还带去了不少亮点。今年除了IBM、微软、Facebook等国际顶尖科技企业,上海的“小I”机器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滴滴等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也前往参加。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机器人、移动视频直播以及共享经济如摩拜单车等,都给世界上其他国家起到了参考作用。中国还第一次成为了大会论文占比最高的国家,大会方面收到的2540篇论文投稿中,879篇来自于中国,占比37%,被录用的论文中,34%来自于中国。

 

  中国人工智能将与世界接轨

 

  中国企业与学者在大会上的亮眼表现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会议东道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的大中华区特派专员蒂姆迪伦(Tim Dillon)告诉记者,“西方大众对中国高新科技领域企业的了解是比较局限的。这次会议给维州乃至世界各地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向他们展示了中国近期在人工智能行业革命性的成果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同时也给双方企业提供了一个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事实上,作为亚太地区科学技术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维州和上海在科创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迪伦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维州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维州的公司落户张江,促使行业领域的优势合作。合作初期会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主,之后会逐渐拓展到其他高新科技领域。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方面的普及,维州也在寻求和上海医疗方面的合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维州的Peter MacCallum肿瘤研究中心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迪伦先生说:“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很重要,这方面中国的人口优势能给医疗系统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与维州的相关技术形成很好的互补。”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人工智能专家宋正博士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是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连接起来的领域,例如基于大量动态数据的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可应对高速数据流输入和复杂环境下的策略制定与优化的快速响应与决策支持机制等。这一方向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在中国的主要应用方向,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将适用于电商、灾害管理、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福利等许多领域。

 

  宋正认为,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突破,不管是理论还是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也必然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益处。通过国际会议、深入的合作项目和各类专家学者交流计划等,全球将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共享和协作机制,中国或其他任意国家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可以快速传播应用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作者:裘雯涵)

 


 

  “谣言满天飞”现象或将消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接收新闻资讯,但这一便捷的传播形式也为谣言和假新闻的快速传播提供了土壤。网上的谣言往往传播快、范围广、影响大,会给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威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快速甄别谣言和虚假新闻,在这篇由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中科院大学5名科学家联合发表的论文内,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工作原理的错误信息甄别方法(CAMI)。 这种方法能够灵活地提取分散在序列中的重要特征,并在重要特征间形成高级交互作用。在不断变化的社交媒体场景中,CAMI超越了一些现有的信息甄别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谣言,并且能在谣言传播的早期就检测到,这一点十分实用。在两大社交媒体微博和推特上,科学家们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大量数据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深度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消息发出后1至2小时内甄别出大部分的谣言。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这项技术的普及,“谣言满天飞”的现象或许也会由此而消失。

 

  这篇论文之外,本次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上中国企业与业内专家学者还带去了不少亮点。今年除了IBM、微软、Facebook等国际顶尖科技企业,上海的“小I”机器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滴滴等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也前往参加。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的很多领域都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机器人、移动视频直播以及共享经济如摩拜单车等,都给世界上其他国家起到了参考作用。中国还第一次成为了大会论文占比最高的国家,大会方面收到的2540篇论文投稿中,879篇来自于中国,占比37%,被录用的论文中,34%来自于中国。

 

  中国人工智能将与世界接轨

 

  中国企业与学者在大会上的亮眼表现也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视。会议东道主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的大中华区特派专员蒂姆迪伦(Tim Dillon)告诉记者,“西方大众对中国高新科技领域企业的了解是比较局限的。这次会议给维州乃至世界各地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向他们展示了中国近期在人工智能行业革命性的成果和产业升级的过程,同时也给双方企业提供了一个进一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事实上,作为亚太地区科学技术和数据安全领域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维州和上海在科创方面已经开展了多项合作。迪伦先生告诉记者,今年维州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已经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将支持维州的公司落户张江,促使行业领域的优势合作。合作初期会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主,之后会逐渐拓展到其他高新科技领域。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方面的普及,维州也在寻求和上海医疗方面的合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维州的Peter MacCallum肿瘤研究中心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迪伦先生说:“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很重要,这方面中国的人口优势能给医疗系统的建立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与维州的相关技术形成很好的互补。”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人工智能专家宋正博士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是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连接起来的领域,例如基于大量动态数据的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可应对高速数据流输入和复杂环境下的策略制定与优化的快速响应与决策支持机制等。这一方向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在中国的主要应用方向,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应用将适用于电商、灾害管理、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福利等许多领域。

 

  宋正认为,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突破,不管是理论还是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会是国际合作的成果,也必然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益处。通过国际会议、深入的合作项目和各类专家学者交流计划等,全球将建立起广泛的知识共享和协作机制,中国或其他任意国家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可以快速传播应用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作者:裘雯涵)

 

<返回上一页